您蒞臨的時間是 :

       

 

 

 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,台灣中部地區發生了芮氏地震規模7.3之強烈地震,台中縣與南投縣在此次地震中受到嚴重創傷,鄰近縣市如台中市、彰化縣、雲林縣、苗栗縣、嘉義縣、嘉義市以及遠在二百公里以外之台北市、台北縣,亦有相當嚴重之災情。地震中人員死亡二千四百多人,受傷者八千多人,房屋全倒近一萬棟,半倒約八千棟,是台灣地區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災害性地震之一。

  九二一地震,中部的佛寺建築同樣受到重創,然而,從震災當日開始,不論大小寺院都積極投入協助傷者的醫療照護、食宿,以及往生者之助念等不遺餘力,在舉國上下大力投入賑災救援行動之際,民間各界及政府對於災區民眾的家園很快地就能重新建立,但受到震災損毀的寺院建築及道場,卻乏人問津,如今將面臨整修或重建的許多困難。

  九二一大地震後經由「中華佛寺協會」對佛寺的災情初步調查瞭解約有64座寺院受到震害,較為嚴重者約計14座寺院受到不同程度之毀損,亟需儘速重建或修建,但對佛寺建築的規劃設計如何因應震災,其重修建之計畫則付之闕如,有鑑於同樣受災之國民中小學,即刻著手建立重修建之建築規劃設計規範,因此,本系接受「中華佛寺協會」之請託,結合各領域之學者專家,針對佛寺建築作詳細之損害調查(第一階段),並研擬寺院建築耐震的重修建計畫及邁向永續之內容(第二階段),以作為寺院建築重修建之參考。

  九二一地震給台灣這塊土地及居民帶來了創傷,但也激發了社會關懷之良好情操。本系很榮幸在災後能積極投入勘災調查,又能在災後之建築重建略盡棉薄之力,雖然過程雜著汗水與辛勞,但相信師生都會以能為災區奉獻一分心力為榮,並永遠珍惜這一次的社會關懷經驗。

系主任   張嘉祥

2001年1月於建築系

 

中華佛寺協會序 

揮別傷痛、自立重生

  剎那間的無常,震毀了許多名山道場,重創了向有佛國之譽的中區寺院,當舉國上下都投入關注的同時,佛寺災情是被遺漏的一群,卻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,攜同攝影師走入災區,見到寺院的受災慘重的現況,而師父們仍忙於賑災工作,忍不住淚灑當場,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,深感愧疚。

  感謝寬謙法師及江哲銘老師因緣促成,最重要的,蒙成功大學建築系張主任及系裡師生的發心,於繁忙沉重的工作中,仍抽空多次進入災區寺院勘察、瞭解、分析,並完成詳細的調查報告,進而給予專業的建言,更協助佛寺協會於去年假苗栗通霄福智寺舉行四天的「寺院建築研討會」,及至完成本書的編撰出版,其所動員的人力及耗費之精神,實非筆墨足以形容,最珍貴的是表達對我佛教深切的關懷,提供寺院建築一些專業觀念與方向,讓我們可以從經驗中記取教訓,以利弘法利生的永續經營,這份功德─是無量的。

  興建寺院原是千秋大業,又是取之十方善款,更需費心謹慎,在研討會的課堂上,有幸聆聽講師們對寺院建築的解說,從土地、建材、結構、設備,甚至空氣、水流、氣候、環境,硬體軟體、有形無形,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;尤其,近年來,為維護自然生態,山坡地申請開發建寺,愈不容易,加上科技的日新月異,這次傷痛讓我們學會尊重大自然及尊重專業技術,蓋寺院再不能如過去般隨意而為,不管是佛法或世俗法,都必須兼顧,因為我們再也經不起折傷。

  相信透由本書的問世,必能給予我們對寺院建築之正確指引,隔行如隔山,任何知識智慧仍需靠學習而來,感謝協會理事長定紹長老、開證長老、理監事暨會員的發心支持,共同圓滿此一功德,並再次對投入此一工作的老師們,表達至深的敬意與謝意。

中華佛寺協會  祕書長

林 蓉 芝  2001110

 

 

 

[ 序 ] [ 佛寺建築基地環境震害模式之探討 ] [ 佛寺主要震害模式之探討(結構系統) ] [ 佛寺主要震害模式之探討(構造系統) ] [ 佛寺主要震害模式之探討(設備系統) ] [ 附錄a01 ] [ 附錄a02 ] [ 附錄a03 ] [ 附錄a04 ] [ 附錄a05 ] [ 附錄a06 ] [ 附錄a07 ] [ 附錄a08 ] [ 附錄a09 ] [ 附錄a10 ] [ 附錄a11 ] [ 附錄a13 ] [ 附錄a14 ]